皮影戲

魁儡戲的由來 ~急

我想要知道魁儡戲的由來謝~
您好:一、【掌中戲的由來】  明朝末年

有兩位秀才梁炳麟與孫巧仁至京城參加考試

一天晚上在廟裡借住時

卻夢見神仙至夢中指點

隔日醒來後抽到一支籤文

寫著「三篇文章入朝廷

中得三頂甲文魁

功名威赫歸掌上

榮華富貴在眼前」。

他們很高興地認為有了這支籤

就表示一定能榜上有名

沒想到最後卻名落孫山。

 在失望之餘

兩人只好回到家鄉以教書為生

一天

看到有人在演魁儡戲(就是一種以線穿過木偶的頭部及四肢

以操縱其動作的木偶戲)。

這種方式引發他們以手掌來操弄木偶的靈感

於是用木頭雕刻偶頭

再用布縫製衣裳

將木偶套在手掌上邊說邊演三國演義、西遊記等著名的歷史故事……沒想到這樣的演出方式竟在當時造成了轟動

那時他們也才領悟出籤文中「功名威赫歸掌上」的真正意思。

 後來這種方式在經過不斷的改良並加入音樂配樂之後

便成了現在所謂的布袋戲了。

二、【傳統偶戲分類】 傀儡戲傀儡戲可能形成於漢朝;宋朝時就已有職業演員

大約是中國最早的戲種

由大陸傳來台灣後

其娛樂部份漸漸減少

儀式部份反成為傀儡戲依附的地方

這可能與其傀儡造形及移民性格有部份關聯。

傀儡戲可分為懸絲、杖頭、鐵枝、水傀儡等

目前台灣地區僅見懸絲傀儡。

而綜觀傀儡戲的演出場合

約可分為祭煞、敬神、娛樂三類。

皮影戲皮影戲的起源也相當早

在宋朝時就有皮影戲演員組成類似聯誼會的組織

台灣可能在乾隆時期就已是廟會活動中的一部份

由於皮影戲依靠燈光造成的影子來演出

必需在暗處才能有演出效果

使得演出的時機受到限制

但皮影戲並此不因此而減少活動

為了敬神

在白天演出扮仙戲酬神也是廟口曾見的。

布袋戲 布袋戲的戲偶造型囊括許多藝術

無論在偶頭刻工、彩繪臉譜、服飾、配件

都非常講究、非常細緻精巧。


魁儡戲的由來,傀儡戲,皮影戲,布袋戲,明朝末年,台灣,孫巧仁,梁炳麟,掌中戲,台灣地區

街頭藝人|舞團|明華園|舞蹈|歌劇|馬戲團|舞台劇|雲門舞集|戲劇|啦啦隊|舞台|芭蕾舞|話劇|小巨蛋|歌唱|傳統服裝|魔術表演|默劇|檔期|合唱團|音樂劇|營火晚會|音樂會|歌舞劇|果陀劇場|演唱會|樂團|沙畫|特技|

皮影戲
參考: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10041404177如有不適當的文章於本部落格,請留言給我,將移除本文。謝謝!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玩樂天下 的頭像
    玩樂天下

    玩樂天下

    玩樂天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