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
造神童運動是什麼?教育學的名詞嗎?
大陸的造神童運動是幾0年代的事情??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306031409100造神童運動是什麼?教育學的名詞嗎?希望能給小的一點資料提出個想法也好 誰也不想問題變成無滿意解答也歡迎你回答我的其他問題
造“神童”運動
功利化思維的泡沫 繳納10多萬元的會費
無需苛刻的測試
把孩子培養成“神童”
這是目前一家名為“創才智力潛能開發有限公司推行的“日出計劃”中的頗能吸引眼球、具有蠱惑效應的宣傳語。
雖然這有些讓人匪夷所思
但記者通過連日採訪
卻發現在北京、廣州兩地選擇該計劃的600名會員家長中
具有清華、北大等名校背景的佔到7至8成
還有相當一部分屬於“海歸派”。
(據5月23日《北京晨報》) 一項和人們心中一貫信奉的傳統教育理念存在很大衝突的製造“神童”計劃
居然引來眾多具有較高教育背景的精英一族的家長追捧。
出現這一現象
很多人都會不禁產生出這些受過良好教育的家長們到底怎麼了的疑問。
其實
在分析個中詳細緣由後
筆者以為出現這種現象很正常
並不值得讓人大為驚詫。
試想
一項被專家質疑、與大眾觀念相悖而且價格不匪的教育計劃
怎麼能夠喚起謹小慎微的普通民眾們的積極跟風呢?即使他們心中也有這種讓孩子成為“神童”的夢想和衝動
可是在高達10多萬元的收費面前
工薪階層又怎能消受得起這麼昂貴的消費?因此
在這一計劃目前所吸納的家長人數並不太多的情況下
擁有較高文化背景以及較高收入的家長也就很自然的佔了主導位置
成為這一計劃的“吃螃蟹者”和追隨者。
這某種程度上也契合了他們曾經受到過的這種高端教育的背景
因為那樣
才使得他們既有錢又有閑心同時具有追求新事物頭腦
因而甘于讓自己的孩子成為這項製造“神童”的“日出計劃”中的一分子
成為該培訓機構試驗的對象。
雖然這是一個“願打願挨”的雙方自由的選擇
但在這一過程中
那些被用來作為製造“神童”模本的懵懂無知的無辜兒童卻顯然成了父母和商家雙重夾擊下任其擺佈的“傀儡”
這種局面讓人不得不為他們的健康成長捏把汗。
從“日出計劃”本身而言
其內容、口號和教育思維也確實讓人可發一笑:0 15歲孩子
只要智力正常、身體健康都可以參加;讓研究生給1歲的幼兒講授基因工程、量子力學等高深內容;並承諾“十年後
90%都將以優異的綜合素質條件而入選世界各名牌大學
並獲得全額獎學金”等等不一而足。
從這些絕對化的言辭中
人們不難看出其所蘊涵的那種狂躁的品性。
究其實質來說
筆者以為這一事件其實是一出家長和商家在功利化思維下
共同製造虛幻泡沫的過程。
幼小的孩子尚不明事理
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的父母的威權下
也就只能乖乖聽命於“計劃”的培訓
而就此磨滅了童年時的天真浪漫;與此同時
不顧 美國網站販賣卵子內幕 貝魯特時裝秀 教育的基本規律
不設置起碼的門檻
懷著另一種“有教無類”思想的商家照單全收這些幼童後
以沒有經過科學驗證的培訓課程設計來對這些孩子進行培養
這其實是一種物質利益至上觀念驅動下
對幼童心理和知識積累的一次野蠻“謀殺”。
一方是家長望子女成材心態支配下的對教育極端功利化的心態
另一方則是商家在拼命斂財的功利思想支配下不惜為此大誇海口的拙劣表演
而無辜的兒童就這樣成為了這一雙重功利思想擠壓下形成的“一堆泡沫”。
(稿源:紅網)(作者:王紀旺 )我只有找到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