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
方仲永 ? ! 3
他的詩 真有如此轟動嗎 ? ( 全縣 ) ? ? 是否可能是誇飾 ? ?
神童峰
俗稱出雲峰
海拔1278公尺
位於江西撫州金溪縣境東部。
山雄木秀
藥材遍地
峰頂有一深潭
水深數丈
清澈見底
紅鯉烏魚
擺尾於潭中。
山中有一種鳥
喚“神童鳥”
常在林間啼鳴:“父望子成龍
父望子成龍”
相傳這是宋代神童方仲永變的。
這是一個優美而令人感傷的傳說。
方仲永出生於一個窮苦農民的家裏
從小聰明可愛
天資超群。
五歲時
有一天
他拉著父親的衣襟哭鬧
非要筆墨紙硯不可。
父親被他逼得不過意
只好到村裏唯一的窮秀才那兒借來文房四寶。
仲永破涕為笑
手握筆管
一首五言詩就從他的小嘴巴中冒了出來: 大海四方方
烏龍蟠中央; 若遇天才手
飛出寫文章。
父親聽得呆了
好半天才回過神來
狂喜地對著蒼天連連磕著響頭。
一個五歲的山裏伢崽
沒受過任何教育
天生的會吟詩寫對
這真是一件不可思議的稀罕事。
不久
山裏山外
人們紛紛談論:“黃通山裏出了神童!
” 自從有了仲永這個能吟詩寫對的兒子
父親樂得閉不上嘴
整天駝著仲永走街串巷
炫耀賣弄。
人們也象觀看什麼寶貝似的
只要仲永一齣來
就要他當場詠詩
有錢人還給幾兩碎銀子。
有一次
父親馱著仲永來到一個鎮上。
一位老先生想考考仲永究竟神不神
出了一句上聯:“子騎父當馬”。
誰知仲永想也沒想
高聲答對:“父望子成龍。
”眾人譁然。
那位老先生豎起大拇指連聲讚道:“神童
神童
真神童也”!
北宋大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
那時也是一個十二歲的孩童。
那年他隨父親到金溪舅舅家探親
曾經會見過方仲永
王安石有意試試仲永的詩才
看見一個夥計正在劈柴
便念道:“鈍斧劈柴
三杈四呀
柴開節不開”仲永瞥見一個廚婦正在切藕
隨口答出:“快刀切藕
七孔八竅
藕斷絲不斷。
”王安石一聽
很是佩服。
但是
等他十九歲那年
第二次到金溪時
再問起神童方仲永
人們告訴他:神童已經不‘神’了
作不出詩
寫不出對
和普通人一樣了。
王安石問明原委
十分感傷
寫了一篇短文記敘此事。
這就是那篇頗有見地的著名散文《傷仲永》
文中有一段是這樣的:“仲永之通悟
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
賢於材人遠矣
卒之為眾人
則其受之於人者不至也。
” 相傳
方仲永後來悶悶不樂
積憂成疾
於二十二歲時
溘然逝去。
他死後
靈魂不滅
化作一隻小鳥
飛鳴在出雲峰
整天啼叫著:“父望子成龍
父望子成龍” 後來
一位白馬將軍率領將士路過峰前
聽到此鳥啼聲
感到十分奇怪
詢問山民得知方仲永的故事
十分感慨
連聲嘆道:“可惜!
可惜!
”他把自己的座騎大白馬留在神童峰
希望有朝一日神童顯靈
騎著白馬周遊天下。
誰知神童自感慚愧
羞於見人。
大白馬奉主人之命
終日廝守峰前
年復一年
也化作一小山俯伏於神童峰下。
不知是由於神童的靈氣
還是白馬的汗漬
神童峰下的杉、松、樟、楮、竹生長得十分茂盛。
特別是毛竹
簡直是砍之不盡
伐之不絕
並且竹質特好。
神童峰下
如今有一中外合資竹編工藝廠
生產製作幾百種竹編工藝品
其中不少遠銷港、澳及歐美各國
竹編“神童鳥”更是深得國際友人的讚譽。
(曉林)
參考資料
http://big5.huaxia.com/20040723/00225003.html
方仲永的故事,方仲永生平,方仲永資料,方仲永的詩,宋朝的方仲永,金谿民方仲永,方仲永翻譯,王安石 方仲永,方仲永心得,方仲永的一生方仲永,神童,王安石,望子成龍,江西撫州,出雲峰,仲永,金溪縣,黃通山,清澈見底
字典|龍族|言情小說|徐志摩|紅樓夢|詩|人間詞話|千字文|三字經|西遊記|寓言|水滸傳|唐詩|散文|家|張愛玲|成語|西廂記|聊齋志異|儒林外史|修辭|李白|三十六計|陶淵明|朱自清|十二金釵|典故|三國演義|三國志|
神童
參考: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405112110193如有不適當的文章於本部落格,請留言給我,將移除本文。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