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朗
母伴隨登台 郎朗快樂寫臉上
大陸鋼琴巨星郎朗廿四日訪台
這次來台郎朗的感受特別不一樣─除了來台過耶誕
更重要的是母親伴隨在側。
從九歲離開家鄉瀋陽到外地學習開始
郎朗主要由父親伴讀
和母親聚少離多
十多年來電話是解決思念的唯一管道。
郎朗說:「我現在廿六歲
與母親一起歡度耶誕節次數很少
只有三、四次。
」郎媽周秀蘭在記者會上看著台上侃侃而談的兒子
心有所感:「孩子長得真快
一晃眼就這麼大了!
」留在家鄉賺錢 母子聚少離多過去
為了栽培郎朗赴北京、美國求學
周秀蘭在瀋陽努力工作
提供郎朗和父親在外的生活費用。
如今郎朗成為樂壇的巨星
家境改善許多
周秀蘭終可成為「專職母親」:「跟在郎朗身邊
除了照顧他
我也想與他一同看世界。
」在郎朗今年出版的自傳《千里之行》中
寫到九歲赴京求學時
與母親分離的那一刻
「我奔到她眼前
緊緊抓住她的外套
她的淚水讓我覺得更加絕望。
」回憶起多年前那刻
周秀蘭說
「九歲前都是我在照顧他
心理當然受不了
但這一切都是為他好。
」父嚴教中長大 視母為避風港郎朗從小在父親的嚴教中長大
有一次郎朗學琴受挫
父親狂怒中要他吃藥跳樓
他則以拳頭砸牆試圖自毀雙手對抗父親。
相較之下
母親是他的避風港。
郎朗說:「我和父親的對話除了音樂、事業外
無話可講。
但是我和母親可以說天說地。
不過
若沒有父親在背後強力督促
可能也無法成就今日的我。
」郎朗說
他最新發行的專輯收錄蕭邦兩首鋼琴協奏曲
在彈奏其中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時
他想起一段往事。
「我第一次彈奏這首曲子時十三歲
當時參加柴可夫斯基國際青年鋼琴家大賽。
老師認為我年紀太小
無法掌握這首樂曲中飽含詩情的渴望。
我父親就說
彈琴時就想著你對母親的思念
不就行了嗎?最後我得了第一名。
」此後
只要彈起這首樂曲
他就想起母親
「簡直成為母親協奏曲。
」終能長期團聚 樂界友人羨慕周秀蘭透露
小時候的郎朗有點小迷信。
郎朗於是自招:「我以前給自己很多規定
像是上台演奏前要數到十才上台
坐飛機安全降落後
便打開閱讀燈在心裡數十秒。
」十一歲他赴德國比賽
比賽前在教堂許下奪冠心願
沒想到靈驗
他笑稱從那刻起他對宗教產生一種信賴。
分離多年
如今郎朗母子終於能夠長時間團聚
郎朗的快樂寫在臉上:「我最近剛搬到紐約
有天邀請鋼琴家巴倫波英來家作客
他看見我媽幫我打包的行李直說『我想念我的母親』。
」
郎朗
參考: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712010252397如有不適當的文章於本部落格,請留言給我,將移除本文。謝謝!